2004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总体保持稳定,强调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功能。当高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题型框架时,教育本身没有大的变革,考试的题型和考查方式一般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因此本次考试在题型结构、考查方式、难度系数上总体仍然保持稳定,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依然强调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单项填空,和以往一样仍然注意知识面的覆盖及语境的设置,以对话设题,注重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及语法知识的能力。在以往的考试中,有不少题考的是纯粹的语法知识,而本试题的单项填空中,通过设置一段对话,让考生从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一个较为得体、合适的回答方式,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稳中求变,加大语言实用功能的考查。整套试题在内容上稳中求变。在试题各方面总体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语言实用功能的考查。在单项填空中,纯语法性题目较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某些语法现象和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这一变化在本次考试中变得越来越明显。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各篇文章都与社会生活有关。最明显的便是第一篇文章直接对阅读广告能力的考查,这不仅考查了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把语言当成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难度略有下降。除写作难度和去年大体相同外,其他各个题型的难度都略有下降,其中单项填空难度下降最大。试题设置中规中矩,自然流畅,但考查的内容和对知识点的要求却并没有下降。考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大都能一气呵成地读下去,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心平气和地向下继续做题;阅读理解难度下降并不大,但文章在语言层面上并未设置太多的阅读障碍,使得大部分考生都能获得与自己水平大体相适应的成绩。
第一部分:听力
总体分析:
听力考试安排在笔试之前进行,听力时间是20分钟,听力试题共20小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有5个小题,第二部分有15个小题。第一部分只是 short dialogue,一问一答,这一部分录音只放一遍;第二部分有五段对话或独白,听力材料的总词汇量大约为1000个单词,每小题答题时间为25秒,根据所听到的内容从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回答试卷上的问题。录音的语速是大约每分钟130个单词。
第一节考查了学生在简单的对话中识别有关信息的能力,从细节出题,考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并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内容识别不同的事实和口吻态度等信息。这一节的内容,难度稍大。因为只读一遍,很多考生对此感到没有把握。
第二节的语段都是较为复杂的对话或独白,围绕不同的话题展开。在对话或独白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求考生听录音的过程中把握五个“w”即“what, when, where, who, why”还有一个how,边听边把相关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对比选项,对相关的信息作出分类,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构建整体语段主题。这一节尽管语段内容较为复杂,但难度并不大,因为多轮的对话提供的信息量较大,考生可以凭借这些信息构建整个话题,而且每段对话或独白都读两遍。这一节听力题有这样的特点:(1)强调语境和口语的真实性;(2)情感的真实性有助于听力理解;(3)强调语篇理解的整体性和连贯性;(4)强调对相关语言信息的合理构建,(5)对听力技能的运用有着切实的导向作用;(6)选材多样化。
备考建议:
一、了解听力测试要点,训练时有的放矢
听力测试的主要形式有:对话理解、短文理解。对话理解是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或情景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推理判断能力,短文理解则是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对一个结构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是一种高层次、有难度的听力测试形式。
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测试点包括:
1. 理解对话的主旨大意
2. 获取对话中具体信息。为了说明和解释主旨,对话或独白中需要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年代、价钱等,这些信息对理解对话,把握对话主旨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且在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听清,听懂信息的同时,还要对所听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有的也需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对对话背景、地点、对话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体现了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
4.理解领会对话的观点、态度及意图。这类考题要求考生不但能理解录音原文的主旨大意,而且还要通过文中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揣摩、推断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这类题能测试出考生在听力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在做具体听力习题时,要培养这样的习惯
1.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进行优化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
3.目前高考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记叙文或讲话稿,所以听录音时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 how soon, how much)、数字(how many/how much)、选择(which…)等,以便检查答案。
4.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开首和开首段,往往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讲话目的、主要内容、作者、论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由等。
5.不管听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记下来。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
总体分析:
试题所提供的题干简洁、明了,情景清楚,没有怪题,考生容易看出所考查的知识点。难度有所下降,无论是考查定语从句(23题)、名词性从句(31题),还是考查冠词(24题)、动词短语(32题),难度都比较小。从抽样得分情况看这部分的得分率在62.47%。20个题目中比较容易的有4题(得分率在70%以上),中等难度的题目有9题(得分率在30%~69%之间),只有2题得分率低于30%(27题和28题)。
试题内容覆盖广,考查范围为大纲中所列的语法项目;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的考查。15个小题考查了考生对十几个语言项目的掌握情况。这些项目有:交际英语(21题、34题)、动词时态(22题,30题)、定语从句(23题)、名词性从句(31题)、冠词(24题)、动词短语(32题)、逻辑连词(25题)、行为动词(26题,28题)、情态动词(29题)、从句结构(27题)、形容词比较级(33题)、逻辑副词(35题)。15个小题中有6个小题为动词考查点。把动词作为考查的重点是合理的,因为动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而且变化较多,形式颇为复杂,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然而不足之处是没有考查非谓语动词,这个知识点是大纲要求的重点之一。
备考建议:
1.由于动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备考复习要重点复习动词的用法,例如动词时态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在特定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非谓语动词作状语、补语、定语的主动和被动意味、动词及动词短语在语境中的辨析等。尤其要加强对动词时态和语态综合性和语境化的理解,最具综合性的时态是现在完成时。只要对动词现在完成时理解到位,会灵活运用,就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从句的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尤其对连词和关联词用法和区别的理解。定语从句是高中的重点语法项目,引导词的使用要理解它们在从句中的作用。状语从句的连词难点是不要受汉语影响。名词性从句要注意去连接词的意思的区别。
3.加强冠词和名词的学习。在名词方面,其重点要掌握名词的单复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名词之间词义的区别、抽象名词的具体化和冠词的搭配、名词的习惯用法等方面的知识;在冠词方面,则掌握冠词的基本用法,定冠词、不定冠词以及零冠词的对比用法,冠词在固定结构中的使用情况等。
从总体分析上可以看出这部分的考查点为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降低。所以,复习备考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做难题、偏题。注意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语篇、语句的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单项填空的作题思路是:理解语句→参考选项→核对是否符合语境逻辑。
第二节:完形填空
总体分析:
与2003年相比难度略有下降,题材不像去年那样夹叙夹议,而是平白的叙述;语言层面上也多用单句,逻辑关联较为明显。但有几道题在选项设计上给考生带来一定的难题,因为考生尽管对于本句已经理解,却仍然不能确定哪一个选项更好。从抽样情况看考生的得分率为54.43%。20个题目中得分率在70%以上有3个(36题、39题、55题),低于30%有4个(38题、42题、47题、50题),其余的题目都是中等难度。短文长231个词,阅读量为324个词,分别少于去年的264个词和349个词,从考查点来看,这个大题仍然放在实词上,但逻辑虚词有所上升。本次考试在这一项目中,辨析相关词义来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是做题的关键。高考的完形填空是考查考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语言知识,变相进行写作的能力。本试卷这项试题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情景考查为主,语法考查基本不再涉及。
2. 章逻辑性较强,结构层次分明。
3. 考查实词为主,考查虚词为辅。
4. 文章的阅读难度符合考生整体实际水平。
备考建议:
1. 认识完形填空的试题特征,加强针对性训练。
完形填空考查的是考生的语篇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去选择符合文章具体语境的答案,这就决定考生必须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体,辅以语法、句式结构和习惯用法。现在对于完形填空的考查,文体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考生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把握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规范,但总体上要充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倾向,把握不同的语言层次、不同的叙述方式或议论方式,并充分重视逻辑关联词在语境中的作用。另外,对于不同词语各自词义的区别,考生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一种趋向:对于相似词义的考查,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上海考卷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北京自主命题后这种趋向也已经明显化,全国卷也有了这样的迹象,相信以后几年的高考题中,尤其在完形填空中,这样的趋势会更为明显的。
2. 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强化解题过程“总、分、总”的思路方法。
第一步:“总”。速读全文,把握大局考生用2~3分钟,以略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及文章展开的线索、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文章的语言风格或特点。考生应当格外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因为文章第一句话旨在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段首句往往就是主题句,而段尾句往往是结论句,同样为主题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各种重复出现的词语。重复出现的词语指的是同根词的重复,以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形式出现的重复,相似的表达方式或句式的重复等等。这些词语相互呼应,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文章的主题,影射作者的意图,与段首句段尾句一起勾勒出全文的脉络走向。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发展的。论说文一般按照逻辑推理关系论述,叙述文常常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展,而描写文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空间关系。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发展层次上常常要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过渡方式。考生通过速读全文可以把握文章思路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这一步必不可少,考生千万不要贪图节省时间而拿起文章就做题,这样往往“误入歧途”,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文章。
第二步:“分”。往返迂回,各个击破,逐句通读全文,但是先不要看四个选择项,做到通读与猜测并行。另外,千万不要拘泥于题目顺序,这一步解题过程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分三轮解题,通俗地讲,就是,好做的先做,不会的留到下一轮。第一轮,对含义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或习惯用法,常用句式等纯语言知识问题,可以边读边随时猜出答案,包括介词的用法、倒装句、虚拟语气等同定的句型或语法。第二轮,针对在通读过程中未能轻易猜测出答案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答案,不仅仅取决于对文章局部的理解,而是要在对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上下文中、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猜测出答案。此时,考生首先看清题目的句法关系,辨别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并根据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根据考生自己的生活常识,背景知识与文章主题猜测该词或短语的语义范围。例如,对于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义词,应该在语篇基础上判断它们的性质:动态、静态、积极、消极、褒义、贬义等。对形容词和副词还要分辨它们是强还是弱,是修饰数量、质量、长度、面积还是形状。对于连词,更要从上下文中判断它的逻辑意义,表示并列、递进、让步还是转折等。对猜测出答案的题目,应当首先对照选择项,找出选择项中与自己猜测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的那个选项,把它填人原文,看一看还原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律,语义是否符合文章主题;如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就必须推翻原解,重新猜测。第三轮,集中突破前两轮未能解出的题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针对最后难关,直接对照选择项,利用前两轮已填入的选项缩小填空范围,采用排除法,排除不恰当的选项,最后敲定答案。
第三步:“总”。检查核实,通读赏析通读选定答案后的全文。此时的文章应当是一个语法结构正确、用词语义准确、上下文逻辑关系严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意思连贯、层次清晰的整体。
首先,要着眼大局,从语篇整体上,看答案是否符合文章主题、作者态度、意图及文体特征,结合段首句、段尾句和含有连贯意义的词语,把文章看作一篇范文,从写作角度,审视文章的谋篇布局“启、承、转、合”。
其次,从以下几方面对所选答案进行核查:
(1)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本句内容,使上下文连贯和谐,与全文意义相协调;
(2)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固定搭配;
(3)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句型、时态、语态的特殊要求,如虚拟语气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原形(过去式、过去完成式);
(4)所选词本身或附近的词有无特殊要求,如有些动词后面只接动名词而不能接不定式。必要时对个别答案仍需推敲,发现不妥,要重新考虑,但应慎重,无确实把握,仍应相信第一印象。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总体分析:
和去年相比,本部分难度也略有下降。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
1. 强调语篇选材的真实性
所选择的材料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涉及的内容也是实际生活内容,这种关注实际生活的选材特点在近年的NMET阅读理解试题中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可以说,阅读选材的这种趋势与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是一致的。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应当与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那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真实性选材对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 继续保持体裁的多样化
该阅读理解所选的语段包括叙述文体、说明文体和议论文体。这些体裁使人们感觉到命题人是在一个十分宽广的跨度上进行语料筛选的。这样一种筛选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量。应当说,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多样化阅读的考生才能适应阅读理解试题在体裁上的多样化。
3.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和信息量
从命题的整体设计思路看,近几年的NMET阅读词量保持在这样的水平上是比较合适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这一点对于考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具备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有效地摄取专业信息,其中,尤其应当强调以英语的形式摄取专业信息。作为最大规模的全国性英语选拔考试,NMET的阅读试题保持较大的阅读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分阅读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语料信息量较高。阅读理解的5篇文章都是以简约的语言负载高含量的信息,从语言运作的表层看,各段文字并不构成很大的理解困难,但是,隐藏在表层结构“下面”的则是相当复杂的信息。这样的设计思路使本部分的检测在保持较为合适难度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了试题的区分功能。
4. 语篇结构较为复杂
阅读理解的语篇结构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这就是说,各篇或在时间顺序上,或在空间顺序上,或在逻辑推理上,运用了较高级的组篇手段,这种来源于真实语料的作品同考生平时在课本中接受的“清楚明白”的语段是很不一样的。这样就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整体思路;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查作者的隐藏意思;在较为复杂的上下文中,推断陌生词汇的较为陌生的意思;探查语篇的背景条件;在读懂语言的基础上了解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借助熟悉的东西去理解语言。
考查的内容有:理解主旨要义考查领会大义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作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备考建议:
首先,在平时要加强阅读。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以增强记忆,有助于增强语感;有了语感,对篇章的理解就会加强。对初学者,朗读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对于任何层次上已经熟练掌握外语的人,经常练习朗读同样非常必要;但为培养阅读能力,还是要求尽量做到默读。每天看一到两篇短文,注重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平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不少同学喜欢找一些阅读理解的书,但我们要明白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做题来提高的,而是要通过一定阅读量的输入,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不能单靠课堂,不能靠做题,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靠课外阅读。
其次,考生要培养一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兴趣有关,阅读的兴趣越高,动机愈强,越有利于广泛阅读、提高技能、培养和改善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爱好者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经过后天培养发展。我们不仅要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从被动到主动。
再次,丰富的词汇、扎实的基础语法知识(特别是构词法知识、句法分析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太多的生词障碍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随着词汇量的扩大,语义、句法知识的增强和阅读技能的提高,阅读速度逐渐同理解速度同步发展,读得越好,理解也越快。另外,长句的出现必然对我们的句法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长句往往是初学者在阅读理解中的拦路虎,所以,倘若我们具备准确找出长句的核心的能力,有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最后,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基础扎实。语言基础是指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阅读技能是言语技能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语言学习来掌握的,而且言语技能的提高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促进,反之,阅读能力提高对其他言语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促进作用。所以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离开语言基础而发展的,语言基础好,阅读技能发展就快,因而从提高语言基础着手,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是必要的。
此外,我们还应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再进行一定量的专项训练,注意对文章的阅读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才能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练习有效的解题技巧。
一般地,我们可以以文章为中心,沿着“文章—题目—文章”的思路解题。一开始做阅读理解题就先读短文,寻找话题,抓住大意,留心每篇文章的标题、首句和尾句,理顺脉络,并且要注意文章中的承接语,借助于它们的提示,分析段落结构,分清层次,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细节。其次再读题目,一一看清阅读选项,分清试题种类;若是客观理解题,要仔细研究相关句子和段落,抓住支撑的有用信息;若是主观理解题,必须依靠原文,按事实,挖掘文章内涵,进行合理推断;我们还可以以快速阅读为基础,灵活交替运用浏览、跳读,句意揣摩和细读等技巧。另外,可以话题为主线,可以题目内容特点为着眼点,从而扣住解题的关键。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抓住了特点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第四部分:写作
第一节:短文改错
总体分析:
高考的短文改错以语篇为载体,要求从词语、句法、语篇结构及行文逻辑等方面判断正误,2004年短文改错题内容比较浅显,但所设置的错误类型却是浓缩了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常犯的典型错误,因而许多考生认为,这些题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命题者把着眼点放在了语法中的词法和句法上,但该题并非是纯属考查语法知识的题型。在短文改错题中所考查的其他方面知识诸如语篇结构和行文逻辑等是语法项目无法覆盖的。今年高考着重考查了名词(83题)、形容词和副词(77题)、介词(85题、79题)、连词(81题)、动词时态(82题)、逻辑关联(84题)等语法知识,要求考生不仅要从语法角度分析短文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要理解上下文甚至全文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备考建议:
短文改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型,它除了测试考生对一段文章进行识错和改错的能力外,还要求考生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短文改错一直是考生失分较高的题型之一。那么,这种题该如何去解答呢?
1. 做题前,要先通览全文,了解大意,注意短文的行文逻辑和语篇结构,不要一拿到短文就按部就班地一行行地去改错。初读短文时,应注意观察,先找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错处,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在阅读、检查、分析过程中,要打破一行一停顿的做法,应通读全句,尤其是上下有关的几句,以便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去正确的实错、改错。
2. 做题时不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独立词汇、语法错误上,而要放眼全篇,结合上下文,经过通篇理解,审视全局,方可找出其中的错误。每行只有一处错,不可改动多处。如你感觉一行中有两处好像都是错的,这时,你要反复阅读上下文,从词汇、语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入手去判断哪一处错误可能性最大,以便改正。有错行一般只是一个单词的错误,因此不要把几个词改为一个词或把一个词改为几个词。做题时必须细心谨慎,切忌画蛇添足——将本不是错误的地方随便加以改动。
3. 改完后要复查验收,认真核对改错是否正确。一般地说,10行中,无错占一行,多词或缺词占1~2行,错词占5~6行。如果你的答案中缺少这四类的某一类,或某一类的比例过大,这就不正常了,需要从头再认真检查一遍,以降低错误率。题目做完后,发现正确行(即没有错误的行)数超过1~2行,但确实找不出其他错误来,这时也不能轻易放弃最后的机会。较理想的办法是将它们按要求划一个(√)。否则只能弃权丢分或造成画蛇添足—在本来没有错误的地方随便改动,造成新的错误。
第二节:书面表达
总体分析:
今年和去年一样都是要求考生写一封信,所不同的是去年以看图说话形式给出表达要点,而今年则以语言表述给出表达要点。但总体上都是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图表、画图、提纲要点等,运用所学的各方面知识将词组成句,句连成段,段组成篇,最终写出一篇词数为100左右的短文。考查的内容体现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流能力,具有交流性、实用性、合理性的特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正一步步地向考试要考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方向改革前进。表现为单纯知识性的考题在逐步减少,在交际情景中考查应用的题目在逐步增加。从形式上看,单句考试题在减少。可以预测,今后发展的方向是“语篇”形式的考题要成为卷面的主导。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备考建议:
1. 写和读相结合,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写的练习。书面表达能力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中学生进行阅读首先应学好课文、背熟课文。因为课文提供了各种笔头表达的范例,可供我们借鉴,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接触和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来丰富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和课外读物,可以进行一些笔头表达练习,如:写文章的要点、大意,改写、缩写课文等。
2. 写的练习和说的练习相结合。写是书面表达,说是口头表达,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因此,这两种练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复述课文、值日生报告都是很好的练习方法。
3. 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只有多写。在做其他练习的同时,还可坚持用英语写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久而久之,写的技巧就会熟练。
4. 写的练习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先要学会造句,把简单句写熟练,然后再练习写复合句,进而写段,最后写整篇文章。作文也要由仿写开始,按提示语写,再进一步到自由写文。当然,在现阶段我们只要把按提示语作文写好就够了。
学习了解书面表达的做题技巧:
1. 书写规范,字迹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种形式的书面文字材料,都要求书写规范、拼写正确无误、字迹清楚、大小写、标点符号及移行都要正确。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做练习时认真、细心就行。
2. 正确理解提示语,严格、准确地按题目要求做。有提示语的书面表达,不等于汉译英,不能按提示语逐句英译,它也不是作文,而是一种限定了内容、字数,有限制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因此,必须充分注意提示语的作用。根据提示写的内容,一句不能少,与所要求表达的内容无关的话,一句也不要写,不要自己去添枝加叶,要紧扣提示,按所限定的内容、字数做到内容意义上的完整准确。
3. 表达要准确。准确的理解,是准确表达的前提,理解准确的内容,要用准确的语言形态表达,在具体写作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文理通顺,层次清楚。要在准确理解提示语精神的基础上,把需要表达的内容,按逻辑顺序一件件的叙述清楚,简洁明了,切忌生般硬造,词不达意,尽可能用最有把握的词语表述文章内容。语法结构要正确。语法结构即语言形式,这是表达内容的手段,意思正确,但表达形式错了,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正确,如语序、一致关系、时态、语态、人称呼应以及词的搭配。错误的语言形式是表达不出正确的内容的。格式要正确。不同的书面表达形式有不同的格式,如书信、日记、便条、通知等各有其特殊的格式。
只要做到以上所列的几点注意事项,考生便能顺利攻克书面表达这最后一道难关。
|